2021-04-28 10:16:39
熱度: 88
前不久阿里因為濫用支配市場地位被罰了,而美團又因為二選一被立案調查,反壟斷已經成了各個互聯網巨頭的緊箍咒,下一個會是誰呢?
很多人都在猜會不是是騰訊呢?并不是我們希望騰訊被罰,而是確實在很多領域里面,騰訊就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。他的市場份額遠遠超過了反壟斷法所劃定的50%,就比如說在線音樂,有公開報道說目前騰訊有在線音樂74%的市場份額,90%以上的版權曲庫份額,他是在線音樂市場里絕對的巨無霸,他是怎么取得這么輝煌的成績呢?
這個事得從獨家授權說起,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了一個通知,要各大音樂平臺把那些沒有取得授權的作品都下架,沒作品哪來的用戶呢?想吸引用戶要有好的作品,想有好的作品你就要取得版權,所以各個平臺就使出渾身的力氣,爭奪音樂版權,這肯定是一件好事,因為對版權的重視,就可以讓音樂人獲得更高的回報,他們就可以更加安心的創作了,消費者就可以聽到更好的音樂了。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,為了爭奪資源,各個平臺就陸續開啟了獨家授權的模式,就是我買斷某些作品的版權,你想聽這個作品只能到我這里來,這樣的話就牢牢綁定了這些作品的受眾了,一看這么做效果很顯著,各個平臺就紛紛效仿,版權費水漲船高,這場競爭就變成了比拼資本的游戲了,誰錢多誰就笑到最后,騰訊就這樣逐漸脫穎而出。
可是你有沒有發現,這個比拼沒有給我們消費者帶來什么實惠,反而因為獨家授權,消費者得在各個音樂APP之間來回的跳轉,像這種獨家授權模式就引發了很多的爭議,這不是壟斷嗎?這屬不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呢?聲音很多,有肯定的有質疑的,吵得不可開交,各個平臺之間的摩擦也越演越烈。2017年國家版權局就曾經出面約談過各個平臺和音樂公司,要求避免這種獨家授權,但這只是一個行政調解,沒有法律支持,所以最終效果不是很理想??赡苡械木W友就會問了,市場競爭就是優勝劣汰,我公平競爭之后成為了第一,這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呢?但實際上并不是想指責第一,只是想提醒大家警惕壟斷。
我們可以看一看國外的做法,像美國的版權法就有規定,如果一家唱片公司擁有超過1000個錄音作品的版權的話,那么授權期限就不能超過12個月,如果他所取得的錄音作品的版權少于1000個,授權期限就不能超過24個月,同時有規定如果同一個作品授權給了至少五家不同的服務商,就不會受到前兩個期限的限制。這些做法都是在努力避免一家獨大,避免壟斷,因為壟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,消費者的選擇會越來越少。2019年的時候,就有媒體報道說監管部門已經針對騰訊音樂開啟了反壟斷的調查,但是市監管總局一直都沒有正式回應過這個事情。
而且除了在線音樂市場,騰訊有絕對的壟斷地位之外,視頻領域騰訊同樣是巨無霸的存在?,F在騰訊視頻有83%的存量版權,有劇集版權53%,擁有改編IP50%,同時12家頭部影視制作公司,騰訊機會投了一半。在視頻這個領域里面,似乎他正在復制音樂市場一樣的發展路徑。慢慢的留給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少。4月23日騰訊、愛奇藝和優酷這些視頻平臺聯合了500多位藝人發了一個聯合聲明,要求清理未經授權的短視頻,結合之前的背景這個事就不免會讓人有點引發聯想了。
最后我并不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被罰款,我希望企業們都能越來越好,但我更希望我們的選擇能越來越多。